北京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i骨康康复咨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8563821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要点

    2021-04-15 11:16:38

    来源:原创   作者:HAANN

    阅读:1842

    评论:0

    [摘要] 踝关节骨折是最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9%,居关节内骨折的首位。踝关节骨折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同时可以合并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损伤。除了骨折之外,大部分的踝关节骨折均存在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因素,充分了解患者的损伤情况,有利于我们决定康复治疗的早晚、

    踝关节骨折

    是最常见的下肢骨折类型之一,占全身骨折的3.9%,居关节内骨折的首位。踝关节骨折可由于直接或间接暴力造成,同时可以合并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周围韧带损伤、关节脱位及软组织损伤。除了骨折之外,大部分的踝关节骨折均存在韧带损伤、关节软骨损伤等因素,充分了解患者的损伤情况,有利于我们决定康复治疗的早晚、早起保护方式、负重时间、训练方法和方案的不同。

     

     

    临床上对于踝关节骨折的治疗,大致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骨科医生通过对骨折情况的判断决定是手术治疗还是保守治疗。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关节的复位对于踝关节的功能具有重要的意义,良好的踝关节复位与固定是康复的基础,对位对线不良及踝穴不匹配会影响患者踝关节的功能及预后。

     

     

    您是否在为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纠结呢?本文给您一些简要指导。

     

     

     

    ●  术后常规护理

     

     

    1、腰麻或硬腰麻后去枕平卧6h,术后禁食6h,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心理护理等。患肢抬高20-30cm

    2、保持切口清洁,四肢部位手术2周后拆除缝线。手术部位予无菌棉垫加压包扎。保持切口敷料干燥,有渗出及时予换药加压包扎。换药一般2-4/次。

    3、疼痛护理:术后病人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护理上应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避免伤口污染和防止再度损伤。对患者疼痛要加强观察,及时处理,按医嘱使用止痛药物。当出现异常情况无法忍受的疼痛时,观察引起疼痛诱发因素,并注意寻找有无其它并发症发生。

     


    如何评价疼痛(0-10分)

     

     

    image.png

     

     

    ●  术后1-3

     

     

    减轻肿胀、缓解疼痛

     

    image.png 

    足趾主动活动 


    image.png 

    足趾被动练习

      

    ●  术后3-2

     

     

    继续前述动作训练,另外增加练习

    踝泵运动:

    主要目的为加强踝关节跖屈及背伸活动度,除此之外,踝关节的主动活动有利于消退肢体远端的肿胀。

     


     

    ■ 踝泵:简单地说,就是通过踝关节的运动,起到象泵一样的作用,促进下肢的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这样的作用对于手术之后的功能恢复,可是至关重要的!

     

    ■ 除了损伤本身以外,手术也会对周围组织造成刺激。肢体在手术之后,会因为这些创伤刺激引起的循环障碍而肿胀。为了能更好地促进循环,帮助下肢的肿胀消退,同时还要能够活动小腿的肌肉,尽量避免肌肉萎缩,就要进行前面说的踝泵练习。

     

    ■ 躺着或者坐在床上不用动,大腿放松,然后缓慢、但是用力的、在没有疼痛或者只有微微疼痛的限度之内,尽最大角度地勾脚尖(向上勾脚,让脚尖朝向自己)之后再向下踩(让脚尖向下)。

     

    ■ 注意要在最大位置保持10秒左右,目的是让肌肉能够持续收缩。这样反复地屈伸踝关节,最好每个小时都能练习5分钟。

     

    ■ 在我们屈伸踝关节的时候,小腿的肌肉就会收缩和放松。跖屈(脚尖向下踩)的时候小腿三头肌收缩变短,胫骨前肌放松伸长;背伸(向上勾脚尖)的时候胫骨前肌收缩变短,小腿三头肌放松伸长。这两组相对应的肌肉在收缩的时候就象泵一样把血液和淋巴液挤压回流,放松的时候新鲜的血液就又流进去了。这样,就可以促进整个下肢的循环。


    踝关节被动屈伸

     

    踝关节内外翻活动:

    即足面朝内及朝外方向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进行胫距关节及距下关节的活动度训练。该活动可改善距下关节活动度,避免该关节僵硬而导致的不平地面行不稳现象。建议每天进行3次,每次15-20个即可。


     

    踝关节环转运动:

    用脚趾进行划圈、写字或写字母(如ABC等)活动。做运动时以足大拇趾为导向。该活动为踝关节复合运动,早期进行可避免胫距关节及距下关节僵硬。


     

    髋部近端力量训练:

    通过卧位下的下肢各个方向的上抬训练,可以有效的加强下肢近端力量训练,有利于患者转移能力及下地时的肢体控制。训练时患者可在避开踝关节的位置加上沙袋或者弹力带,进行早期抗阻训练。每天可进行3-5组练习,每个练习15-20个动作。


     早期活动以踝关节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患者进行以上训练时需注意活动的程度,一般以出现轻微疼痛为限,在该位置点上维持数秒,每个动作都要缓慢进行,循序渐进。

     

    ■ 训练后若出现明显的次日不可缓解的肿胀、疼痛时,需要减少甚至停止训练,必要时定期复查X线了解骨折的情况是非常必要的。

     

     训练前可以进行热敷,训练后可以进行局部的冰敷。

     

     

    ● 术后2-4

     

    继续踝关节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循序渐进,注意加强踝背伸的训练,避免踝关节僵直在跖屈位。在进行被动踝背伸练习时,以感觉到跟腱及小腿肌群被牵伸到为宜,每次牵伸维持30秒,每天三次。

     开始抗阻下的力量训练,建议用弹力带进行训练,循序渐进。每天建议每组训练20-30个,每天三组练习,随着踝部力量增长增加抗阻的强度和次数,如果出现次日无法缓解的疼痛和肿胀,减少或者暂停训练,必要时复查X线。


    ■ 足趾夹布训练,主要目的为训练足趾关节的关节活动范围和足底肌群的力量。需要注意的是,步行中并非只有踝关节存在活动,足趾关节的活动在步行及其他日常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踝关节康复中不能忽视足趾的主动活动训练。


    ■ 拄拐下步行转移训练,包括去厕所、轮椅和床的转移。最开始需要拄双拐进行活动,并逐渐控制自己的活动范围,不要在能力未达到之前随意增加行走的距离和范围。

     

     

     4-6

     

     

    下肢负重、步态练习

    ■ 4周时于创伤骨科门诊复查,决定是否可以开始部分负重。

     

    ■ 逐渐开始尝试健侧单腿负重站立,训练的目标是为了加强健侧下肢的负重能力。需要注意的是训练时保持平衡避免摔倒,训练过程中也要避免患足的负重。早期可选用双拐辅助下进行(或者扶墙或栏杆),可从1-2分钟开始,一天内3-5次,逐渐延长时间,循序渐进。


    踩体重秤

     

     

    ● 术后6周-3

     

     拄拐下行走,转移,并逐渐扩大活动的范围和持续的时间,过渡到完全负重

    ■ 可按照下图进行不同方向的踏步训练

     

    加强踝关节的力量训练和关节活动度训练

     

    ■ 逐渐开始部分负重位下的踝关节训练,包括踝关节的本体感觉训练,根据情况循序渐进。可借助栏杆或椅子进行,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的情况决定患肢负重的程度,若不能完全承重患者可在悬吊、减重、他人扶助等状态下接受专业人员训练。

     

    ■ 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睁眼、闭眼、软硬程度不同的地面,也可以是垫子或折叠好的浴巾进行训练,逐渐增加难度和时间。仍然要注意负重程度和时间,避免次日不可消退的肿胀和疼痛,循序渐进。

     

     

    ● 术后3—6

     

    ■ 创伤骨科门诊复查,了解骨折的愈合情况,是否可以完全弃拐

     

    ■ 根据行走的稳定度,从双拐逐渐向单拐、手杖过渡,直至弃拐

     

    ■ 逐渐提高行走的速度,一般不建议3月后开始体育活动,术后6月后开始为宜

     

    ■ 增加负重及单腿负重下的锻炼。单腿站立及跨步训练;

    继续加强肌力及踝关节本体感觉训练;

    适应不同的行走环境,如社区、马路、超市或山地;

    开始适应工作环境,逐渐恢复工作,逐渐了解环境中存在的障碍,避免二次伤害,根据自身情况逐渐增加工作时间及强度。

     

    ■ 3-4月:3个月后可以开始由慢走过渡到快走练习,并练习加强小腿三头肌力量,进行平衡训练等;

     

    ■ 4-5月:患肢可适应轻松体力活动;

     

    ■ 6-7月:6个月后可开始恢复正常体力劳动和运动

     

    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