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关节炎 (Osteoarthritis, OA) 指的是关节软骨细胞、细胞外基质、软骨下骨正常的合成、分解代谢过程发生紊乱的力学与生物学事件的结果。累及整个关节,包括关节软骨、软骨下骨、关节周围肌肉组织、关节囊、关节滑囊。
在这种情况下,可导致关节软骨的缺失、硬化、软骨下骨质破坏、骨赘形成,以及软骨下囊肿形成。
骨性关节炎实际上并非炎症,主要为退行性变,属于关节老化,特别是关节软骨的老化。它大多发生在骨头末端的保护性软骨随着时间推移而磨损的时候。
骨性关节炎的五大临床表现
第一、关节疼痛。疼痛常在着凉和劳累时,疼痛非常明显。
第二、关节肿胀以及活动受限。
第三、关节骨赘形成。在X线片或CT上,可以看见大量的骨赘形成。
第四、关节间隙变窄。关节间隙变窄是由于骨性关节炎时,继发软骨的损伤,而出现关节间隙变窄。
第五、关节明显活动障碍。严重的骨性关节炎可以导致膝关节以及下肢活动明显的障碍,影响生活,常需要手术治疗。
骨性关节炎应该如何治疗??
1、休息与姿势保护:在急性疼痛时不应过多话动,对炎性关节宜局部休息,以有利于缓解疼痛、炎症和预防挛缩,建议休息2周左右。如果是多个关节受累,而应用抗炎约物治疗后又未能控制症状者,则宜卧床休息4周,避免在同体位下长时间负荷。维持良好姿势,以减轻对某一关节的负荷。
2、主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和肌肉等长收缩训练:关节活动范围训练包括被动活动、主动助力活动、主动活动。增强肌力活动、肌耐力练习和牵张练习等,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有利于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关节活动作业练习是防止和矫正畸形的基础。在急性期可作缓慢的被动活动,要注意多轴关节的各个活动轴位,要防止进行可能增加畸形的任何被动活动。
3、支具:对于不经常负重和不稳定的关节,可以采用夹板和支具进行固定,以减少关节活动;为了增加关节活动还可采用动力性夹板。
骨性关节炎怎样预防
1、不疼也要防治
很多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经过治疗后,尤其关节注射后,关节“不疼”了,就以为达到治疗目的,但事实上,只要关节软骨还没有恢复正常,疼痛会随时再次出现,并且反复出现。所以即使不疼了也要坚持治疗一定时间。
2、降低体重
超重的人更易患膝关节骨关节炎,因为超重增加了承重关节的负荷,促进软骨的破坏,而且肥胖可通过代谢过程的中间产物诱发膝关节骨关节炎。
3、减轻关节的负重
平时要注意自我保护,避免经常下蹲取物。用打太极,爬山等运动锻炼会使关节磨损更严重。
4、30岁以后要重视保护关节
人在30岁以后,所有器官都进入维持期并开始走向老化,这种情况下,虽然还没到“病”的程度,但已经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来维护骨关节。
5、骨质疏松多补钙
尤其是女性,绝经后的女性是骨关节炎的高发人群。
6、少穿高跟鞋多保暖
穿高跟鞋会使身体重心前移,对膝关节压力较大,喜欢穿裙子的女性,应注意膝部保暖。
7、少爬楼梯少登山
爬山,爬楼梯或下蹲起立等活动会加重关节炎,还有那些增加关节扭伤扭力或关节面负荷过大的训练应尽量避免。
8、运动处方能治病
对于骨关节炎患者,运动并非就是“禁区”,要根据疾病部位的不同来调整运动方式,来改善病情,缓解症状。总体而言,对骨关节病患者有益的锻炼包括游泳,骑车,仰卧直腿抬高以及不负重位关节的屈伸活动。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