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i骨康康复咨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8563821

    肩关节粘连康复治疗方法

    2021-04-16 09:41:53

    来源:原创   作者:HAANN

    阅读:2192

    评论:0

    [摘要] 肩关节粘连康复治疗方法肩关节粘连的康复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术后康复。首先说术后康复,康复锻炼要在患者手术之后及时进行。在病人无痛或者微痛的前提之下,进行抓手、握拳、屈腕、耸肩动作,还可以进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开始的时候应该逐渐进行,也就循序渐进,每个动作持续时间几秒钟,锻炼3-4次就可以,在2-3周之后可以

    肩关节粘连康复治疗方法

    肩关节粘连的康复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术后康复。首先说术后康复,康复锻炼要在患者手术之后及时进行。在病人无痛或者微痛的前提之下,进行抓手、握拳、屈腕、耸肩动作,还可以进行肱三头肌等长收缩,开始的时候应该逐渐进行,也就循序渐进,每个动作持续时间几秒钟,锻炼3-4次就可以,在2-3周之后可以加强训练,并且逐渐加大训练力量和肩关节活动的角度。在4-6周时候可以增加肱二头肌收缩训练,7周到3个月的时候可以逐渐恢复到正常关节活动度。4-6个月的时候就可以借助于哑铃、橡皮筋这些锻炼,就是器具的锻炼,抗阻力量进行训练,逐渐加强肌肉力量,注意半年之内不能够进行剧烈运动,避免形成习惯性脱位。保守治疗应该在专业的医生和治疗师的指导下,指导患者做肩关节牵伸、旋转类运动。此外也可以做传统针灸、温针灸,包括对肩关节粘连和肩周炎的效果都是比较好。此外现代医学里面也有很多理疗方式可以治疗肩周炎,比如常用低周波、超短波都可以给予局部消炎镇痛,缓解患者不适,还有可以进行磁疗。磁疗适应症主要是肩周炎合并有老年性骨质疏松的患者。另外可以用外用治疗方法,也就是中药熏蒸和膏药外敷,可以配合科室自制中药硬膏外敷以及小针刀松解治疗特色治疗方法,效果会更好,对肩关节粘连和肩周炎的疗效也比较明显。


    手腕骨折后多久能恢复正常

     假如自己的腕部突然骨折,就要休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尽量不要乱动患处,把骨折的部位固定住,必须维持一至两个月左右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在恢复过程中尽量减少活动,循序渐进,一般对腕部骨折可分保守和手术治疗,如果是手术治疗,恢复时间会长些。


      1介绍

      手腕骨折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受伤者中以老年人居多,大部分患者是因为跌倒后手掌着地所致。骨折多发生在桡骨远端近关节2cm处,临床上称为柯力氏骨折。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患者腕关节将遗有关节畸形、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以及关节疼痛等症状,常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因此,诊治时必须做到正确的复位、良好的固定。

      2概述

      手腕骨折治疗方法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主要采取手法复位、小夹板或石膏托外固定。虽然保守治疗可以做到早期的关节功能锻炼,但由于保守治疗有骨折固定不牢固之虑,骨折可能发生再移位,而导致治疗的失败。手术治疗主要是采取手术切开复位,并行钢板等内固定。手术切开复位可以做坚强的内固定。

      3康复训练

      当骨折基本愈合,可以开始进行腕关节屈、伸主动练习,腕关节屈曲抗阻练习。而后,每隔3—4天即增加前臂和腕关节的练习强度和难度。在关节活动范围训练中,忌用暴力强扳,以免引起新的损伤。在恢复期,患者还应增加一些手部应用性活动训练,如搭积木、编织等。

      4饮食注意

      骨折病人在恢复期间务必保证饮食合理搭配,对于辛辣刺激的食物或者是发物尽量少使用,更不要抽烟。科学研究表明抽烟散发的一些化学成分会阻碍骨折的愈合。


    什么是“肩关节夹击症候群”?

    肱骨上的软组织(包括旋转肌袖及肩峰下滑囊)受到压迫或者刺激称为肩关节夹击症候群。是最常引发肩关节疼痛的原因。肩关节夹击引发的症状通常由于肩关节在高举过头顶的活动中或者重复性负荷所致。


    肱骨上举活动时,旋转肌袖顶到前下1/3肩峰处造成磨损引起,除了骨骼的结构性因素影响以外,和盂肱关节活动过度或不稳定,肱骨头位移增加压迫到肱骨上组织有关。


    夹击痛通常发生在上举,水平外展,和肩关节的最大外旋的姿势。通常见于运动员的投掷动作。肩关节其他的肌肉肌腱的拉伤出现于球拍运动中的中前侧胸肌,肱二头肌短头还有喙肱肌。

     

    之前有个会员找到我们,主诉在打完网球后肩部出现不适,不能做外展上举的动作,在做推拉动作时出现疼痛,经过评估之后,她的胸肌和肱二头肌紧张并且有激痛点,胸椎灵活性比较差,后背部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力量较弱,肩袖肌群稳定性不足,在康复训练四次之后疼痛,不适都有很大的改善,并且逐步改善之前不正确的打球姿势。


    损伤常见的原因

    1. 姿势受损或者肌肉失衡

    胸椎后凸增加,肩胛骨前突,盂肱关节处于内旋的姿势,此时胸小肌,肱二头肌,肩胛提肌紧张,外旋肌群无力,此时手臂上举会破坏肩胛正确的运动顺序。


    2. 胸椎伸展活动度减少

    这个和胸椎后凸,头前倾有关,长期的胸椎后凸,胸椎伸展的活动度会下降,在这个姿势下上举手臂会非常困难。


    3.旋转肌群或着肱二头肌的过度使用引起疲劳

    无法提供支撑关节运动的力量,肩关节的稳定性下降在运动中容易出现疼痛。


    以上呢就是形成肩关节夹击症候群的原因,看看你有没有中招呢?如果有要及时就医噢~


    五十肩”最易劳损的肌肉,2步自测3步预防,拒绝肩后深处疼痛

    之前我们已经了解过冈上肌、冈下肌、三角肌等肌肉与肩部疼痛的关系,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块隐藏的很深,不易被发现的肌肉,它是五十肩主要劳损肌肉,是肩臂部痛症中疼痛程度最高的肌肉,它就是肩胛下肌。


    肩胛下肌位于肩胛下窝内,处于肩胛骨与胸壁之间,所以很难被触及。肩胛下肌是一块较大的三角形扁肌,肌纤维起自肩胛下窝的骨面和肩胛下肌表面的筋膜,相向而行,止于肱骨小结节。

    肩胛下肌的主要作用是手臂内旋和内收。除此之外,肩胛下肌还是肩袖肌群中唯一的羽状肌,是一块强壮而有力的肩关节前方稳定肌。在手臂上举时,肩胛下肌通过挤压肱骨头并将肱骨头向下拉而维持盂肱关节的动态稳定。


    当肩胛下肌缩短和紧张时,手臂将会持续内收和内旋,限制外旋肌肉工作,导致手臂不能背后,上臂不能完全抬高至头顶。当肩胛下肌损伤无力时,无法维持盂肱关节前部稳定,使肱骨头在肩胛盂上固定力量减弱,肱骨头向前下方脱位的风险增加,肩关节功能的发挥也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难以承受的肩后深部剧痛

     肩胛下肌是“五十肩”患者最容易劳损的肌肉,也是痛症最严重的部位。其造成的损伤会引发肩后部深处剧烈疼痛,手腕周围发酸并伴有刺痛,甚至延伸到上肢内侧,并且在上肢活动时疼痛加剧。


    肩胛下肌隐藏的那么深,为什么会受伤?

    肩胛下肌的损伤往往是多种原因导致的结果,肌腱本身的退化、外伤、喙突下撞击等都会造成肩胛下肌损伤。

    肩胛下肌损伤最常见的受伤姿势是肩关节外展位时受到外旋力的创伤或者喙突的撞击,除此之外,上臂处于外展旋后位时上臂猛然用力内收内旋而用力失衡也容易造成损伤。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运动场上,运动员反复抡臂投掷或推举杠铃时造成损伤,而日常健身、游泳、打网球等训练过度时也会造成肩胛下肌损伤。


    如何判断肩胛肌是否受损?

    抬离试验


    操作要领:测试对象将患侧上肢的手背贴于腰背部,嘱其内旋前臂,使手背向后离开下腰背部,如果测试对象手背向后不能离开下腰背部,则认为试验阳性。


    压腹试验


    操作要领:测试对象内旋肩关节,屈肘90°,手掌用力压迫自身腹部,出现肩部疼痛或压腹无力,则试验阳性。


    肩胛下肌损伤怎么办?


    肩胛下肌损伤首选保守治疗,尤其是肩胛下肌部分损伤的患者。肩胛下肌常用的保守治疗方法有制动休息、物理治疗、口服非甾体类消炎药及中医药治疗。当保守治疗无效或损伤较重时需要进行传统开放手术治疗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等。


    如何预防肩胛下肌损伤?

    -自我按摩-


    图片来源: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方案

    动作要领:取坐位,将损伤侧手臂垂于两腿之间,放松肩部肌肉,将肩胛骨往前面和身体两侧移动。手指背用力抵住肋骨,并深深压入腋窝和肋骨之间。对着肩胛骨向上向外缓慢而短促的推压。

    注:因肩胛下肌不易被触及,并且按摩时要避开腋窝处的淋巴结,操作难度系数较大,最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伸展训练-


    动作要领:双手交叉高举过头,最大限度将双臂贴近耳朵,使肩胛下肌最大限度被拉长和松弛。反复3分钟。然后双手交叉背在身后,通过胸部和肩膀后方,使肩胛下肌强力收缩,反复3分钟。


    -肩胛内旋训练-


    动作要领:取站立位,将弹力带固定于身体左侧方向某固定位置,左手持弹力带另一端,弹力带长度能够保持左手外旋时舒适。将外旋左手缓慢向腹部移动,然后再缓慢复位。换方向。可根据情况调节松紧程度来增加阻力大小。


    -肩关节周围稳定性训练-

    可参考:

    肩关节脱位缘于过度灵活?了解肩关节稳定系统,让肩关节自由有度~


    肩胛下肌藏的很深,许多无缘无故的肩部受限可能都与肩胛下肌的不良姿势有关,如果在日常工作中我们需要长时间加紧腋窝工作,不妨在每天早晨起床后或工作间隙时不时地伸个懒腰,给我们的肩胛下肌放松一下~


    【本文参考文献】

    克莱尔·戴维斯,安伯·戴维斯.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方案[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8:122-123

    托马斯·亨德里克森;张志杰,刘春龙,王学强主译.骨科疾病:评估与手法治疗[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9:243

    郑喜垣.图解肌肉运动疗法[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上海,2003: 104

    张永,包呼日查,周慧文,徐永胜.肩胛下肌损伤的研究进展[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9,51(10):1193


    圆肩是肩胛骨和肱骨状态异常,2个动作测试,11个动作纠正

    圆肩


    圆肩、驼背、头前倾是我们经常会提到的体态问题,它们经常会集体出动,但是并不意味着圆肩就一定会驼背。圆肩带来更多的其实是肩胛骨和肱骨状态的改变。


    两臂肱骨内旋导致圆肩


    圆肩的人照镜子会发现自己两臂的肱骨明显发生了向身体内侧的旋转,肱骨头处于内扣的状态,视觉上给人以含胸且肩膀很厚的感觉。

    image.png

    图片来源:骨关节功能解剖学:第一卷上肢

    这种情况常见于长期保持不良姿势工作的人。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导致负责肱骨内旋的大圆肌、三角肌前束、肩胛下肌、胸大肌、背阔肌紧张短缩,而负责肱骨外旋的肌肉三角肌后束、冈下肌、小圆肌被拉长无力。肱骨外旋无力抗衡内旋,使肱骨长时间处于内扣状态,导致圆肩的产生。


    如何判断自己的肱骨是否内旋?


    操作要领:站立位,手握一支笔,身体放松,手臂自然下垂,闭目踏步30秒后自然站立,观察笔的朝向:

    指向0-1点钟,正常体态

    指向1-2点钟,体态不佳

    指向2-3点钟,过度内旋

    也可以通过观察肘窝来帮助判断,如果在自然放松下肘窝朝内,也可以考虑肱骨内旋问题。


    这时候要矫正圆肩,就需要恢复肌力平衡【内旋肌放松】

    大圆肌按摩


    动作要领:背墙站立,将网球置于肩胛骨外侧缘中部,滚动按摩大圆肌。

    背阔肌拉伸


    动作要领:双手交叉举过头顶,双臂与躯干拢成环形时,双手向外伸,身体慢慢向左侧弯曲至右侧有拉伸感,保持8-10秒后换另一侧。

    肩胛下肌拉

    动作要领:双手交叉高举过头,最大限度将双臂贴近耳朵,使肩胛下肌最大限度被拉长和松弛。反复3分钟。然后双手交叉背在身后,通过胸部和肩膀后方,使肩胛下肌强力收缩,反复3分钟。


    三角肌前束拉伸


    动作要领:挺胸站立,双臂伸直置于体后,双手交叉相扣,上半身向下至与地面平时,同时带动手臂向上拉伸。


    胸大肌拉伸动作要领:用手抓门,手的位置约与肩平/屈肘90°/肘部伸展,将头和胸部向前伸,注意手臂不要后退,直到感觉胸部和肩膀有拉伸感,保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5次。


    【外旋肌训练】


    动作要领:取站立位,将弹力带固定于身体左侧方向某固定位置,右手持弹力带另一端,弹力带长度能够保持右手的起始位置在腹部。缓慢牵弹力带远离腹部,然后缓慢复位。换方向。可根据情况调节松紧程度来增加阻力大小。


    动作要领:自然站立,双手抓住弹力带,手的高度可以略低于肘。肩胛骨轻度内收、下沉,上手臂贴住身体,肩关节做外旋运动。


    肩胛骨前引导致圆肩


    图片来源:肌肉测试与功能:姿势与疼痛

    肩胛骨前引指的是肩胛骨向远离脊柱的方向滑动,并且按照胸廓的形状移动。主要是因为负责肩胛骨前伸的前锯肌、胸小肌紧张短缩拉动肩胛骨前引,而负责肩胛骨回缩的菱形肌,斜方肌中、下束无力,导致肩胛骨长期处于前引状态。

    需要注意的是肩胛骨前引往往与肱骨内旋相伴发生,并且肩胛骨前引还可能会带动肩关节一同前移,由此增加肱骨与肩峰撞击的风险,造成肩部疼痛。


    如何判断自己的肩胛骨是否前引?操作要领:被测试者身体放松,自然站立,观察被测试者肩胛骨距离中线的位置。良好体态下肩胛骨内侧缘基本平行,两侧肩胛骨相距约10cm。如果超过这个距离,则可以考虑肩胛骨前引。

    这时候要矫正圆肩,也是要恢复肌力平衡前锯肌拉伸


    动作要领:双臂夹肋,大小臂呈90°,手掌贴墙,双腿带动上半身转动,同侧肩胛加紧固定。


    胸小肌拉伸


    动作要领:右手和右前臂抵着门框站立,手肘保持在眼部高度,身体与手肘成130°,收紧腹部避免弓腰,左脚向前一步,上半身向前倾斜。

    菱形肌力量训练


    动作要领:弹力带固定在正前方,双手分别握住弹力带两头。向身体两侧回拉手臂;往回带手臂时,有力地将肩峰向回挤,同时将胸部上部向外推,保持这个姿势,肩峰向回挤,肘关节在体侧附近;不要向后拉手臂使肘关节超出身体;维持15s,慢慢返回起始位。

    斜方肌中、下束力量训练


    动作要领:身体俯卧,双臂伸直后上抬。在最高点停留片刻再将双臂放下。注意肌肉的感知和控制,动作缓慢。


    圆肩一方面会秒杀我们的气质,另一方面圆肩所体现的是肩关节周围的肌力失衡,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对肩关节活动带来影响。圆肩还经常与头前倾、驼背一起出现,对身体的影响会进一步扩大,所以,不管是为了美,还是为了健康,都不可放过它。一起去除圆肩吧!


    【本文参考文献】[美]克莱尔·戴维斯,[美]安伯·戴维斯;黎娜译;鲁建东审.触发点疗法:精准解决身体疼痛的肌筋膜按压方案[M].北京 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8:126[美]弗洛伦斯·彼得森·肯德尔等著;韩甲主译.肌肉测试与功能:姿势与疼痛[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北京,2019:303



    肩峰下撞击和肩袖撕裂的关节镜下治疗?

      肩袖撕裂的病因包括创伤、退变和感染等,它是引起肩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的常见原因。好发于45岁以上的成年人。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切开修补术、小切口切开修补术以及全关节镜下修补术。关节镜下修补术的手术适应症包括:症状性肩袖撕裂(疼痛和功能障碍)、非不可修补的巨大肩袖撕裂,但是也必须考虑一些其他因素如:病人的全身情况能否耐受手术,病人的对要求和期望值,医生对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的评估,是否合并有骨关节炎或肱骨头的明显上移等。关节镜下修补的禁忌症包括:感染活动期,永久性神经支配缺失,严重的盂肱关节骨关节炎等。相对禁忌症包括:修补术后预后不良或不可预知,冈上肌和冈下肌严重萎缩脂肪化<75%,病人术后不能配合进行康复训练,以及肱骨头有明显移位并有影像学的骨改变。

      手术的体位可根据个人爱好选择沙滩椅位后侧卧位,侧卧牵引时牵引重量大约5-10磅,患肢外展40°,前屈20°,术中尽量应用加热毯以防止低体温发生。麻醉方式可选用肌间沟麻醉、全身麻醉、或两者配合使用,单纯使用肌间沟仅适用于手术时间短,病一般情况好的病人。如果手术时间长,患者术中可能颈部水肿明显,易引起呼吸道不畅,并且术中需要控制血压于90-110mmHg之间,推荐使用全身麻醉。

      手术中除了需要常规关节镜系统、磨钻、刨刀、射频外,还需要有注水加压泵系统,注水压力应控制在50~70mmHg,手术时间控制在2小时以内,以免出现组织的过度水肿。另外应有各种角度的过线器可供选择和使用,现在各公司都有自己特点的过线器可供选择,另外手术中一个好助手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有各种缝合锚钉可供选择,金属的、塑料的、可吸收的,并且可根据不同的部位、不同的骨质量和空间大小可选用不同的直径大小的锚钉。不同设计的锚钉其抗拉拔强度有着很大区别。同样直径的缝线的抗拉力几乎增加了1倍,由缝线断裂引起的肩袖修补失败的几率也越来越低。另外关节镜下的打结技术也会影响术后肩袖固定的强度。

      缝合方法的选择上,我们常用的有单纯缝合、褥式缝合、边边缝合等,在固定方式上,镜下缝合由过去的单排缝合固定渐发展趋向于双排固定法,甚至有人提出了三排固定的方式,双排固定可以增大腱骨接触面积,和接触压力,促进愈合,但不同方式效果的的文献报道各不相同。大多数回顾性研究报道单排和双排固定的临床结果没有显著差异。一前瞻性随机研究显示,40例单排,40双排,无临床差异。对肩袖足迹覆盖率的研究显示单排固定有52.7%未覆盖,而双排固定可以达到完全覆盖。目前推荐单排固定用于部分撕裂或小撕裂,双排固定用于大型撕裂

      关节镜下松解在手术操作中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尤其是对镜下大型肩袖的修补时,必须充分的松解,如果喙突尖与肩胛下肌的距离小于7mm,应考虑喙突尖部成形。而对于肩峰是否必须行肩峰成形术目前仍存在争议,肩峰成形术可减弱三角肌的止点,并在肩峰下的骨创面和修补的肩袖间形成瘢痕,但是如果肩峰有明确增生、骨赘、肩峰下撞击症者,应同时行肩峰成形术。

      肩袖修补后有诸多因素影响其愈合,如缝合锚钉植入的角度和深度,如果外倾角过小,深度过深,缝合锚钉易被拔出和松动。术中充分的松解粘连,可减小缝合后的肌腱张力。对腱骨结合面的充分准备(清创肌腱边缘,准备骨床至出血等)也可促进愈合。采用不同的缝合方式增大腱骨接触面积和压力,以及术后相对保守的康复训练都会促进肩袖的腱骨愈合,从而减少失败率。


    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关键词: 关节 关节 粘连 康复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