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 切换城市

请选择您所在的城市:

    热门
    城市

    i骨康康复咨讯

    发布投稿
    客服热线010-58563821

    扁平足的全面康复治疗

    2021-03-15 11:03:11

    来源:原创   作者:阿乐

    阅读:956

    评论:0

    [摘要] 扁平足又称平足(flatfoot)、平板脚、扁平外翻足等,指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状态异常,导致足内则纵弓、外则纵弓、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其发生原因可包括生理性、先天结构异常、创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脑性瘫痪等。扁平足的疼痛位置疼痛位置通常位于足底内侧(后足内侧疼痛),且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剧,可以伴随进行性

    扁平足又称平足(flatfoot)、平板脚、扁平外翻足等,指任何骨、韧带、肌肉生理状态异常,导致足内则纵弓、外则纵弓、横弓出现塌陷或消失。其发生原因可包括生理性、先天结构异常、创伤、类风湿性关节炎、脑性瘫痪等。

    扁平足的疼痛位置

    疼痛位置通常位于足底内侧(后足内侧疼痛),且在长期站立或行走后症状加剧,可以伴随进行性加重的现象。

    image.png

    偶然的疼痛也可能出现在踝关节的外侧或外踝附近,这是由于足弓塌陷使后足出现外翻,从而导致腓骨与跟骨相撞击出现症状。扁平足亦可导致足部结构发生改变,引起足部出现其他病变,比如:

     

    1、踇外翻:因为足部的外翻导致足底应力改变,影响踇趾正常结构,出现外翻畸形;

     

    2、足底筋膜炎:因足弓塌陷,致使足部肌肉、筋膜长期受到过度牵拉,是一种慢性损伤;

     

    3、跟腱炎症:扁平外翻足使足部的重力支撑点出现改变,导致足跟处负荷过大,跟腱承受的压力过大,进而出现损伤、引起炎症。

     

    临床上将扁平足分为姿势性和痉挛性两种, 均要在负重时观察,扁平足的早期症状为踝关节前内侧疼痛,长时站立或步行加重,休息减轻,疼痛关节外民肿胀,以足舟骨结节处为甚步履艰难,双足跟腱呈八字形。

     

    白粉染纸及足印检查证明,足印纵弓空缺部分消失,跖中部变宽,有时是跟部亦变宽,X线检查,足弓消失,跟骨纵轴与距骨纵轴角大,12岁以后显示骨桥形成。

     

    1、姿势性平足:为初发期,足弓外观无异常。但行走和劳累后会觉得足部疲劳疼痛,小腿外侧踝部也有不适感,足底的中心和脚背部可有肿胀,尤其舟骨结节处肿胀压痛明显,经休息后,症状或体征可缓解消失。

     

    2、痉挛性平足:好发于青壮年,部分由姿势性平足处理不当发展而来,主要为站立或行走时的疼痛加重,走路可呈八字脚步态,足内、外翻或足外展活动受限。足跟变宽,足底外翻,跟骨向外偏斜,前足外展舟骨结节完全塌陷,向内突出。严重者足部僵硬,休息后症状也难以改善,部分病人可继发腰背痛及膝关节或髋关节疼痛。

     

    扁平足的病因尚未阐明,但其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病理观察足跗骨无发育性畸形,但连接距跟、距舟和舟楔关节的关节囊的韧带却较正常者松弛,使足负重时跟骨在距骨下方发生内旋,使足纵弓降低。

    临床上一般将本病的病因分为4类因素:

     

    1、遗传因素;

    2、先天性足骨畸形;

    3、足部外伤或慢性劳损;

    4、足内在肌或外在肌力弱或麻痹痉挛。

     

    一般来说,大多数平足患者,足部的软组织松弛,但仍保持一定弹性,只在负重时足扁平,不负重时,足部可恢复正常,矫正鞋和矫正鞋垫的长期治疗效果满意。

     

    僵硬性平足症多数由于骨联合(包括软骨性及纤维性联合)所致,手法不易矫正,足跗关节间跖面突出,足弓消失,跟骨外翻,双侧跟腱呈八字形,距骨头内移,呈半脱位,距骨内侧突出。

    image.png

    严重的先天性平足症,距骨极度下垂,纵轴几乎与胫骨纵轴平行,足舟骨位于距骨头上。足前部背伸,跟毂关节外侧皮肤松弛,形成皱褶悬挂足外侧。

     

     

    扁平足的治疗原则

     

    1、所有的扁平足都可进行功能锻炼,如用足跖行走、足尖写字、足趾夹毛巾、屈跖运动、提踵外旋运动等;

    2、矫形鞋或矫形鞋垫治疗:定制矫正鞋或矫正鞋垫,鞋底的内外侧一般存在坡度差,目的为改善足底不正常的负重结构,恢复内侧纵弓。对先天性平足症(即痉挛性),功能锻炼及矫正鞋治疗效果不明显者,可行手术治疗,畸形严重者,可作三关节融合术。

     

    足部纵弓结构恢复,负重功能良好,走远路和久站后的疲乏、疼痛等症状消失,即预示得到治疗。

     

    足部纵弓塌陷减轻,负重功能改善,走远路和久站疼痛不明显,即预示得到改善。

    大多数扁平足患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主要进行踝足部位肌肉功的能锻炼。

     

    据《Theinfluence of footwear on prevalence of flat foot》的科学研究,在3-6岁的儿童群体中,对比赤脚、露趾凉鞋、拖鞋、包趾鞋,发现,赤脚的儿童群体中扁平足发病率最低,其次是穿包趾的鞋。另外,伴随着年龄的增长,扁平足的发病率开始降低。

    扁平足症状:

    走路内八字,常把鞋底内侧磨平

    常抱怨小腿后侧酸痛

    平衡能力不足,走路跌跌撞撞,因此与同侪进行动态活动时,容易失去动机及自信心

    扁平足的结构异常,使得站立时脊椎受力不平均,脊柱侧弯机率增高

     

    物理治疗介入:

     

    踮脚尖走路:至少3050公尺,以增加肌筋膜张力。

    image.png

    脚趾扭毛巾:用脚趾将毛巾扭曲成一团再张开。

    image.png

    拉筋运动:脚掌站在阶梯上,脚踝悬空,将身体重量自然放松,牵拉阿基里斯腱

    image.png

    脚踝下压:将毛巾放置脚掌处,两手拉住毛巾,脚踝下压,以训练小腿后肌的力量

    image.png

    感觉合併运动整合训练:双手扶在稳固处,赤脚站在滚筒上,让滚筒往前往后滚动

    image.png

    两边大脚趾夹沙包:採坐姿,利用两边大脚趾将沙包由左边夹到右边

    image.png

    贴扎治疗:利用有弹性、无药性的肌能系贴扎,将足弓支撑起,并促进较虚弱的足部肌肉产生力量,引导正确的走路方式。

    image.png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促进足弓处韧带和软组织的生长,强化足弓结构状态的形成,从而改善扁平足的症状,起到康复矫正的效果。

     

    矫正鞋垫:

    矫正治疗的方式会建议量脚订制支撑性佳的硬式鞋垫,并搭配鞋护跟较稳固较硬的鞋子来穿戴;治疗过程中,应每天穿戴且穿戴的时间要足够,并搭配肌力运动训练,而每隔3~4个月需定期回诊追踪,以了解足弓发展情形并适时调整鞋垫,如此才能达到最佳的矫正疗效。

    image.png

    及早预防:

     

     

    避免久站、长时间走路

    多做脚步运动

    避免过早承重

    注意体重

    慎选鞋子

     

     

    建议:

     

    1、在学步前期,建议孩子赤脚行走;在学步初期,即应该穿着硬底鞋以保护足弓,预防扁平足的发生。家中长辈若有扁平足,须特别注意幼儿足部之发展。切勿让未满十个月大之幼儿,长时间足部承重。

     

    2、有先天性平足或遗传倾向者,幼年起即应锻炼小腿和足部肌肉,增强其肌力,同时减少负重过度或防止疲劳。穿用平足矫形鞋或定制鞋垫。避免六岁以内的儿童在家或幼儿园,採用跪坐姿势玩玩具、看书或看电视。

     

    3、对于青少年时期已经出现扁平足(且伴有跟骨外翻或者膝外翻),单纯的矫形鞋垫对于足弓的支撑已经效果不明显,需进行矫形鞋的鞋底改制,做成左右两侧不等高的鞋跟以调节跟骨的水平外翻,将足弓所受负荷减低,再搭配定制的矫形鞋垫(定制的矫形鞋垫),对足弓进行完好的支撑。

     

    辅助产品:定制鞋垫

     

      适应症:

    · 患有扁平足,拇外翻,大脚骨等足病人群,想预防足病的爱美人群

    · 足底脂肪减少,足底需要增强减震的中老年人

    · 膝盖疼痛,及腰部容易出现疼痛的人群

    · 脚步容易出汗的人群

    ·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脚步需要舒缓减震人群

    · 糖尿病足

     

     

       产品功能:

    · 双层材质高密度,表层柔软,透气舒适;高足弓支撑设计,减轻足底压力(高弓族也适用);增加扁平足足部平衡,预防跌倒 .鞋垫凸出处有效填平蹋陷足弓,将足弓支撑到一个科学的高度。避免压力过于集中到脚内侧或足弓处。足跟痛、扁平足、拇趾外翻、足内外翻,足底筋膜炎、糖尿病、小儿麻痹症后遗症等需要足部局部免荷的可通过矫形鞋垫缓解症状。 


    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

    共0条评论
    加载更多